新聞中心
有資料顯示,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。說明中國古人早就發現,夏至是一個非常獨特的節氣。夏至,顧名思義,是一年之中陽氣最旺的時節。
?
“夏至一陰生”,盡管天氣炎熱,可陰氣已開始生長,人會顯得脆弱疲憊,容易罹患各種疾病。所以,夏至時節一定要重視養生,非常重要。夏至如何養生呢?從中醫來分析,夏至養生,一定要順應夏季陽盛于外的特點,注意養護陽氣。
?
一、夏至時節陽氣浮于外,是治療冬病的最佳時節。
?
中醫有一種治病方法,叫“冬病夏治”,是選擇夏天最炎熱的時節(一般是三伏天),采用針灸或藥物治療冬天容易發作的疾病。其所依據的理論是:凡冬天易發作的疾病,多屬于陰寒類的病癥,且病人體質多偏陽虛。而夏季天地之間陽氣旺盛,人體陽氣浮越。越是炎熱,陽氣越是外浮,對陽虛者扶陽通陽,或對內寒凝重者溫里祛寒,可更好地發揮祛除冬病病根的作用。
?
對于素體陽虛之人,可于夏至時節服上幾付四逆湯,甚能改善陽虛體質。其方:制附片10克,干姜10克,炙甘草10克,水煎服,日一劑。
?
二、夏至炎熱,陽旺過盛,需防中暑。
?
夏至時節,太陽直射北回歸線。氣候炎熱,陽旺之極。若素體陽旺,或陰虛陽亢之人,容易在夏至時節出現頭暈、頭暈、痘痘等各種不適。
?
夏至時的飲食,要以清泄暑熱、增進食欲為目的,可適當吃些苦味食物,宜清補。前賢有謂:“凡食無強厚味,無以烈味重酒?!弊⒁庀闹習r節養生,勿過咸,勿過甜,勿過辣,勿過油膩。尤其是陰虛或火旺之人,可適當吃些祛暑益氣、生津止渴的食物,既可預防中暑,又可改善體質。
?
夏至時節,可適當吃些當季瓜果,有降火開胃之功。比如白菜、苦瓜、絲瓜、黃瓜等,都是很好的健胃食物。前賢有謂:“天生果品,亦應候以益人,如春生梅,酸斂以平肝木;夏生瓜,甘寒以清暑熱;秋生梨,甘涼以肅肺金;冬熟杞,甘溫以益腎水?!币馑际钦f,到什么時節,就吃什么東西。作為中國人,我們的飲食應該敬天法地,這樣才能讓人與自然和諧。
?
需注意,夏至時節,外熱而內寒,故冷食不宜多吃,少則猶可,貪多容易傷損脾胃,令人吐瀉或腹痛。比如:西瓜、綠豆湯等,雖有解渴消暑之功,但不可過食,尤其不可冰鎮食之。西瓜、綠豆之類畢竟性涼,多飲傷損脾陽。體質偏于寒涼者,尤當忌之。
?
三、夏應于心,夏至時節心陽最旺,最當養心。
?
《內經》明確地講:“心者,生之本……為陽中之陽,通于夏氣?!焙篂樾闹?。夏季多汗,汗多則傷心。夏至時節,一定要重視養心。
?
一則,養心陰,勿過汗傷損心陰。夏至時節,天氣炎熱,出汗量大大增多?!昂寡础?,汗液和血液皆為心所主,特別是大量運動而汗出淋漓時,一定要多多飲水。
?
二則,靜心以避暑。嵇康在《養生論》中說,夏天炎熱時,要“更宜調息靜心,常如冰雪在心,炎熱亦于吾心少減,不可以熱為熱,更生熱矣?!比艉唵蝸碚f,就是“心靜自然涼”。
?
三則,舒暢心情,讓心陽宣通。夏至時節,要保持神清氣和、快樂歡暢,使心胸寬闊,精神飽滿,如萬物生長靠太陽一樣,培養樂觀外向的性格,以利于心中陽氣舒泄。相反,若懈怠厭倦、惱怒憂郁,這些都會礙滯心陽,是逆反天地規律。
?
四、夏至養陽,建議用灸。
?
夏至天氣炎熱,天地之間陽氣最旺,但地下的陽氣卻是最弱。豈不見酷暑炎熱時,井水卻是冰涼的,因為陽氣外浮,內陽反虛了。人應之,體表陽氣最旺,感覺炎熱,但中焦即易涼。不少人每逢夏天則肚腹皮膚冰涼,即是中陽不足之象。
?
怎么辦?用灸最好。艾灸能:“壯固根蒂,保護形軀,熏蒸本原,卻除百病,蠲五臟之痛患,保一身之康寧?!毕闹習r節堅持用灸,最能顧護中陽,讓人健康。
?
夏至時節,可用肚臍隔附子灸法。其法:生附子適量,研極細末,加白面少許調勻,用黃酒調成一元硬幣大小的薄餅,中間扎數孔,曬干備用??上扔眉汒}填滿肚臍,上蓋附子餅,再用綠豆大艾柱施灸。肚臍隔附子灸法能借附子與艾火之力以溫通陽氣。此法最適宜于素體陽虛之人,可于夏至時節灸之,可天天施灸,越灸越舒服,越灸越不容易生病。
?
五、夏至養陽,建議多吃生姜。
?
俗話說:“冬吃蘿卜夏吃姜,不勞醫生開藥方”、“早上三片姜,賽過喝參湯”。夏至時節天氣炎熱,不少人食欲不振,而生姜性熱,最能溫運中陽,健脾開胃,且能防暑度夏。
?
從中醫來分析,生姜性味辛溫,入肺經、胃經和脾經。由于它辛溫,故可升陽散寒;又因為生姜入脾胃經,故可升脾陽、益胃陽。
?
脾胃為后天之本,氣血生化之源。中陽健旺,可以增進運化功能;脾主四肢和肌肉,脾陽能升,則四肢得以溫煦;脾胃陽氣足,則一身氣血充足,四肢百骸得養,自然健康。
?
另外,《內經》講,夏三月養生要“無厭于日”。夏至時節,太陽陽氣最旺,我們要享受一年之中這樣最旺的陽光。特別是陽虛體質者,最好借夏至陽旺之時來養陽。上文所談的用灸、吃生姜等等,都是“無厭于日”的具體體現。